資料庫

資料庫

姚潔玲:愛惜學生 從教育系統着手預防自殺

9月開學,駐校社工嚴陣以待,皆因新冠疫情下每次恢復面授課堂,都是學生自殺高危期。早前5月復課後,月內錄得7宗學童自殺個案,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指,數字是近...

詳細資料
資料庫

童心抗疫:創意兒童線上興趣與學習活動

面對社會事件與疫症來襲,服務機構各出其謀,以面對嶄新的社會處境和需要,兒童工作也移師至線上平台進行。服務能有果效嗎?兒童喜歡活動,坐不定、 專注時間短,如何在線...

詳細資料
資料庫

《社情》專訪:同行。共學。療癒

對話重要,尤其在社會轉變的浪潮下,讓處身漩渦中的人,講一講、訴一訴,聆聽彼此,梳理思緒,互相學習,沉著應對危機與挑戰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「港講訴 Time to ...

詳細資料
資料庫

青年人說「青年人」—社會事件、疫情下的情緒及需要

有說持續的社會事件及疫情,帶來了「精神健康海嘯」,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等非常嚴重,情況真的如此?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2020年4月中透過機構會員的青少年服務單位,以...

詳細資料
資料庫

「先識別後轉介」過時,研新模式應對精神海嘯

「先識別後轉介」是沿用已久、向情緒受困的年輕人伸出援手的模式。但社會事件及世紀疫症引發的「精神健康海嘯」洶湧而來,舊有模式能否承接年輕人的需要? 鄧:香港中學...

詳細資料
資料庫

秉持社工專業 與年輕人真誠溝通

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觸發回歸以來最大型社會運動,大規模遊行與激烈衝突場面不斷上演,牽動着每一個人的情緒,尤其是被視為這場運動主力的年輕人。翻看社工《工作守則》,...

詳細資料
更多